金日(音mí)(音dì)字翁叔 。原本是匈奴休(音xiū)屠(音(音chǔ)王的太子 。汉武帝元狩(1)年间,骠骑将军(2)霍去病,奉命统兵攻击匈奴西部。打了胜仗,斩杀,俘虏很多匈奴人。并缴获了休屠王用来祭天的金人。那年的夏天,霍去病再次西征,经过居延,攻祁连山,又大获全胜。在连吃败仗的情况下,匈奴国王单于对西部休屠王与昆邪(音yé)王防守不利,屡战屡败,大为恼火,有加罪问斩的可能。休屠、昆邪二王得知,非常恐惧。于是就共商降汉。后来休屠王反悔,被昆邪王杀掉。休屠王之家属及部下均被昆邪王胁迫降汉。昆邪王得到封侯的奖赏。而休屠王的妻子阏(音yān)氏(音zhī)及两个儿子金日、金伦俱按俘虏处理,他们被遣送到黄门(3)饲养马匹。日当时才十四岁。
经过一段时间,武帝在一次宴会完毕时,要检阅马匹。令饲养员牵马经过大殿。当时宫娥彩女站满殿堂,珠光宝器,风采夺人。这些喂马的人仿佛置身仙境,都难免偷看,以饱眼福,唯独金日态度从容,目不斜视,他身高八尺二寸,容貌威武。所饲养的马匹又格外肥壮。武帝暗自称奇,就立即召见他,询问了他的身世,他如实地回答。武帝当即赐他沐浴、更衣,安排他当马监(4)。后升迁为侍中(5)、驸马都尉(6)、光禄大夫(7)。日在皇帝身边,工作更加谨慎,从来没有过失。武帝更加信任与宠爱。赏赐超过千金。武帝出巡则在车驾旁边护卫。回宫则在近前伺候。一些皇戚贵族背后议论纷纷,发出怨言说“陛下意外得到一个胡人的儿子,如此宠信,让人费解。”这些流言传到武帝耳中不仅不为之动,反而对日更加信任与宠爱。
日的母亲阏氏教子有方,武帝很赏识,时常嘉奖她。病逝后,武帝特令画工给绘制了遗像,悬挂在甘泉宫中。日每经过画像前都下拜,含泪离去。日有两个儿子,都甚得武帝的喜爱,逐渐成为弄儿(8)。在与皇帝嬉耍 时竟从背后抱着武帝的脖子。日发现后怒目而视,背地严加呵斥,弄儿受责骂,就向武帝诉怨说“父亲发火”。武帝就质问日,说不该向弄儿发脾气。后来弄儿长大成人,行为不谨慎,发展到经常与宫女调情,而又屡教不改。日认为长此下去必招来灭门大祸,于是就果断的把这个儿子杀掉,武帝闻说大怒,严厉责问杀弄儿的原因。日叩头请罪,声泪俱下的阐明了杀弄儿的原委,武帝不胜哀怜,而心中对日更加敬佩。
后来,朝中发生了“巫蛊案”,江充借机诬陷太子有不轨行为,太子被逼起兵先杀江充及巫者,结果兵败自杀。在平息这场所谓的“叛逆事件”中,内侍莽何罗的弟弟通表现的特别卖力,并获奖赏,莽何罗平时与江充相交甚厚。后来武帝觉察太子蒙冤,心中悔恨,就把江充的亲戚及余党尽行诛灭。莽何罗暂时未受牵连,但终怀不安,危机感日益加重,因此,就萌发了行刺武帝的念头。这一蓄谋被日暗中发现,就时时留心监视其行动,莽何罗也觉察有败露的可能,但长时间无下手的机会。一日,武帝住在林光宫,日偶患小病,就睡在殿旁侧室。头天晚上,莽何罗与通及其小弟安成假传圣旨调兵。第二天凌晨,武帝尚未起床,莽何罗无缘无故从外闯入。日如厕,心跳不止,感到有非常事发生,便立刻进殿中坐在门旁,不多时,莽何罗袖中暗藏匕首从东厢冲了上来,发现日有防,神色大变,急向卧室冲去,不料头撞在宝瑟(9)上,一愣神,被日从身后抱住,大呼:“莽何罗反!”武帝受惊起床,侍卫们拔刀欲帮助日,武帝恐格斗伤及日,下令卫士停止动武。此时日尽全力将莽何罗摔倒在地,众卫士一拥上前把其擒获,追究余党,尽皆伏法。日冒死救驾,立了大功。
日自从侍奉皇帝以来,恭敬谨慎 ,态度严肃,目不乱视,几十年如一日。赏赐他宫女,他不敢收留;选他的女儿进宫,他婉言拒绝。这种超常人的严谨与不媚的气度多次令武帝感到惊奇与敬重。武帝临危时,召见霍光商议后事,要霍光效法周公辅成王的先例,辅佐年幼的嗣君,霍光谦让,要日当此重任。日推辞说:“我是一个外国人,这样会使匈奴人轻视汉朝”。于是确定霍光为“顾命大臣”之首,金日、桑弘羊等为副,共同辅佐年幼之昭帝。霍光把女儿许配给日长子金赏为妻。当初武帝曾有遗诏,因讨伐莽何罗有功,封日为(音dù)侯。日考虑昭帝年幼,自己又是顾命大臣,所以一直坚辞不受。一年后病危,霍光奏请昭帝要在他生前执行先帝遗诏,所以日是在病榻上接受侯爵的印绶(10)的。隔日就逝世了。朝廷赐给冢地,陪葬茂陵(11),举行了隆重的国葬,送葬动用了军车、武士,军士列阵一直摆到茂陵。谥号(12)为“敬侯”。
日有两个儿子:长子金赏、次子金建,俱为侍中。他们与昭帝年令相仿。有时在一起睡觉。赏官居奉车(13),建官居驸马都尉。赏因为是长子,继承了父亲的侯爵。他的腰间就可以佩带两个系印的绶带。昭帝就向霍光说“关于金氏两兄弟,我看应该叫他俩都能佩两个绶带才好。”霍光说:“金赏是继承他父亲的候爵才这样。”昭帝笑着说;“那还不是你我一句话吗?”霍光又说:“先帝有规定,必须有功才能封侯。”这时他哥俩也只八九岁。宣帝即位时,金赏官居太仆(14)。这时霍光已死。霍氏后代叛逆渐露迹象。金赏为了与霍家划清界限,主动请求皇上把妻子霍氏休掉,宣帝很同情,特许以后不受株连。元帝时,金赏官居光禄勋(15)。病逝后没有儿子继承,封号封地也就取消了。元始(16)年间,朝廷又明令恢复原有的封国。于是封金建的孙子金当为侯,继承了日的封号与封国。
当初随日降汉,还有弟弟金伦。伦字少卿,曾官居黄门侍郎(17),少亡。而日逝世后,儿子都显贵,但到了第三代则逐渐衰落。金伦之后嗣逐渐兴盛起来,金伦子安上开始显贵并封侯。
安上字子侯,青年时官居侍中,诚恳有才智,宣帝很器重他。曾检举揭发楚王延寿谋反,赐爵关内侯(18)。俸禄三百户。在霍氏叛乱时,安上及时通知宫中门卫不准接纳霍氏亲属。因战乱有功,又封为都成侯(19)。官至建章卫尉(20)。病逝赐国葬,陪葬杜陵(21)。谥号为“敬侯”。他有四个儿子:常、敞、岑、明。
金岑、金明均官为诸曹(22),中郎将(23)。金常为光禄大夫。元帝当太子时,金敞官居中庶子(24),很受朝廷宠幸。元帝登基后,又升他为骑都尉(25)、光禄大夫、中郎将、侍中。元帝驾崩,按宫中惯例,近臣都必须到皇陵内充当园郎(属郎官之一,职责待考)。金敞却因为金氏世代忠孝,太后特旨把他留在宫中侍奉成帝,官居奉车水衡都尉(26),又提升为卫尉(27)。金敞为人正直,敢直言规劝皇帝,内臣们都敬畏他,有时皇帝也很为难。病危时,皇帝派近臣问他身后有何要求,他只提到弟弟金岑。皇帝即下诏委任金岑为郎,安排在鸿胪寺(28)主管接待外国使节。敞的儿子金涉,原先官居左曹,这次又加升为侍中,并特特令等侍皇帝乘坐的绿车(29)载送他回到卫尉的住所,金敞临终看到皇帝对他的恩宠有加,感激不尽。不多时就去世了。金敞有三子:涉、参、饶。
金涉通晓经典,勤俭节行,儒家学者都很称颂他。成帝时官居侍中、骑都尉执掌三辅(30)、胡越骑(31)。哀帝即位时,官为奉车都尉,升长信少府(32)。金参则出使匈奴。后来官居越骑校尉(33)、关都尉(34)、安定、东海太守(35)等职,金饶也官为越骑校尉。
金涉两个儿子:汤、融,皆官侍中、诸曹将大夫(36),金涉的堂弟金钦明晓经义,被推举为太子门大夫(37)。哀帝即位时,官为大中大夫(38),给事中(39),金钦的叔弟金迁官为尚书令,二人同时在朝为官,凡事遥相呼应。哀帝祖母傅太后驾崩,金钦使金迁任护作职办(40),又提升为泰山、弘农太守,权威显赫。平帝即位后,金钦被徵调为大司马(41)、司直(42)、京兆尹(43)。平帝年幼,要选拔老师和学友(陪读),大司徒孔光明晓经典,品德高尚,选为师表,京兆尹金钦以世代忠孝,选为皇帝学友,升为光禄大夫、侍中,俸禄二千石,封都成侯。
平帝即位不久,王莽专权。平帝外祖卫家想从原封地中山国迁到京城。王莽不允,卫氏金家遭杀害。王莽借此事件下令,召任职明礼少府(44)、宗伯(45)王凤到宫中讲解有关继承方面的礼法。要求公卿、将军、侍中等朝臣参加听讲。目的是显示对卫氏处理的正确性并对平帝施压,增加自身的权威,同时也以此来堵塞天下百姓对他的非议。当时金钦与族弟金当都已袭爵受封,原因是金当的曾祖父日传到儿子节侯金赏,金钦的祖父安上传到儿子夷侯金常,均无后嗣,封国、封号断绝,所以王莽分别让金当与金钦继承日与安上的封地与爵位。金当擅自给自己的生母南氏上“太夫人”之称号(46)。虽然南氏是王莽的姨母,但这种僭越行为仍遭到朝野舆论的谴责。金钦却怂恿金当说:“受封诏书上只提到日有功,并没有提到赏,你是以孙子身份继承曾祖,自然该为你生父、母、祖父建立宗庙。金赏是故去的国君。令大夫主掌其祭祀之事就可以了。”其时甄邯在旁,听到这种异论即对金钦加以斥责,并上奏章弹劾。奉章中说:金钦因为精通经典,有幸被选拔在朝廷帷幄重地,侍奉皇帝,蒙受厚恩,又承袭了先辈的封国与尊号。理应深切体会到圣朝有关继承的深远意义,遵守法度。前一阶段发生过定陶太后(47)违背祖训对抗天条的事件。以至于获罪,不能善终。再有吕宽、卫宝从中制造奸恶的阴谋。构成叛逆。终皆伏法,太皇太后(48)惩前毖后,深刻反省了这种背天的行为及否定圣人之教诲。既蔑视国法,又挑起大乱之衅。要求臣民体察天子圣心,遵守圣人之训导,严守法度。以安抚天下臣民,所以皇上才数次亲临正殿延见群臣,讲习礼经。以孙继祖这件事,其宗旨是怕断绝了正统的世系,至关重要。金赏是日嫡嗣,成为国君,是体现以大宗(49)为重。这就是尊祖敬宗,大宗不可以断绝的道理。金钦明知自己与金当是相同的事例。屡次在殿堂之上教唆、怂恿金当犯错误。金当也很顺从他的意思去办,金钦更进一步想为生父金明建立宗庙,而不入夷侯金常之庙。这种奇谈怪论实是蛊惑人心,乱了国家法纪,开了祸乱之头,不忠不孝之罪太大,作为大臣是绝对不应该有如此对皇上不敬的行为,侯金当擅自给生母南氏乱上尊号,也属失礼不敬。”朝廷接到奏章,王莽请示太后,得旨转发四辅(50)处理。公卿、博士、议郎都说金钦应该立即认罪。谒者(51)奉诏传金钦到诏狱(52)候审。金钦畏罪自杀。甄邯维护了国家体统,忠孝显著,增加俸禄千户,封为长信少府。金涉的儿子右曹(52)金汤封都成侯。汤受封号那天,不敢贸然回家,以表示严肃对待上辈所犯过失。金钦之弟金遵也封侯,达到九卿地位。
赞词:金日本是夷狄亡命之人,被大汉收容,能以诚笃恭谨的作风感寤皇帝,守忠守信,赢得社会赞誉。功劳列上将之阶。封国得以延续。世代以忠孝扬名,终西汉七世为内侍,盛况空前,因休屠王用金人祭天,所以汉武帝赐为姓“金”。
(5)侍中:官名,秦始置,原为丞相史,往来殿中奏事故名,西汉为加官,凡列侯、将军、卿大夫、将、都尉、尚书、郎中加此即可入侍宫禁,亲近皇帝。多授给外戚亲信,侍奉皇帝左右,侍奉生活起居,分掌御用乘舆,为中朝要职。
(6)驸马都尉:官名,汉武帝置,皇帝出行掌副车,秩比二千石,侍从近臣,东晋以后渐为公主婿之加官封号,隋唐以后专为帝婿。
(7)光禄大夫:官名,汉武帝置,隶属光禄勋,秩比二千石,掌议论,在大夫中地位最尊显,武帝时霍光、金日皆任此职。两汉晚期多为贵戚、重臣之加官。
(14)太仆:官名,秦汉置秩中二千石,位列九卿,掌供天子舆马,传达王命,有时亲自为皇帝驾马。
(15)光禄勋:官名,汉武帝太初元年置,秩中二千石,位列九卿。虽不如郎中令亲近,但职司范围扩大,地位显要,职掌宫内宿卫、侍从、传达、诸官,如大夫、郎官、谒者皆属之,兼典期门(虎贲)御林诸禁军,官署设禁中,机构庞大,属员众多,王莽时改名司中。
(23)中郎将:官名,西汉为中郎长官,秩比二千石,隶郎中令(光禄勋),执掌宫中宿卫,随行护驾,协助郎中令考核选拔郎官。
(24)中庶子:官名,太子属员,春秋时楚、战国时秦、韩等国皆置,掌诸侯卿大夫庶子的教育管理。
(26)水衡都尉:官名,同奉车都尉,汉武帝始置,职掌皇帝车舆,入侍左右,多由亲信充之,秩二千石。
(32)长信少府:少府,西汉位列九卿,秩中二千石,掌帝室财政,皇帝私府,管山泽陂地、市肆租税、供宫廷日常生活、祭祀、赏赐开支,比国家财政大司农丰裕来注“长信”。
(33)越骑校尉:汉武帝始置,为北军八校尉之一。位列九卿,属官有丞、司马等,领内附越人骑士、戌卫京师,兼任征伐。
(35)太守:郡守之尊称,秦分天下三十六郡,置郡守,汉景帝时始称太守。秩二千石,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。
(38)大中大夫:即太中大夫,秦汉初位居诸大夫之首,武帝太初元年以后次于光禄大夫,秩比千石,无员额,侍从皇帝左右,掌顾问应对,参谋议政,奉诏出使,多以宠臣贵戚任之。
(39)给事中:秦设,汉沿置,为将军、列侯、九卿及黄门郎、谒者等之加官,均给事殿中,备顾问应对,讨论政事,其性质为清代的“内廷行走”。
(41)大司马:官名,掌军政,军赋马政的执政大臣,称大司马,后世各代职责不同,明清时对兵部尚书之别称。
(42)司直:官名,商汤已置,武帝元狩五年初置丞相司直,省称司直,秩二千石,掌佐丞相举不法,东汉改属司徒督录诸州郡上奏。
(43)京兆尹:官名,西汉京畿地区行政长官之一。武帝太初元年改右内史置,职掌各郡太守,地属京畿为三辅之一,故不称郡,因治京师又得参与朝政,故又有中央官性质,秩中二千石,地位高于郡守,位列九卿,属官有长安市厨(厨即驿站也)两令丞。都水、铁官两长丞,所典京师交勋臣贵戚,号为难治,任职久不过二三年,近者数月一岁。辄以罪过罢去。
(45)宗伯:官名,周朝始置,又称宗人,礼官之长,卿爵,掌宗室礼法及宗庙社稷祭祀礼仪,西汉平帝元始四年改宗正而置,掌皇族事务。新莽并其官于秩宗。东汉复旧名。
(46)太夫人:命妇名号,汉列侯母之称号。明朝规定,凡因子孙任二品官者得封,但丈夫若在则不封。
(50)四辅:君王之辅佐大臣,西汉为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、少傅合称,平帝元始元年置,位居三公上。
(51)谒者:春秋战国为国君卿大夫的侍从官。掌接待引见宾客,朝会时担任警卫。亦奉命出使。汉宫廷、太子宫、诸侯王皆置。
金日传译后按:金日传白文之译出,就个人水平,确乎是力不从心,但想到青年读者望文兴叹,终于使丑媳妇见了公婆。原文出处自《前汉书》名人列传。这一巨著乃东汉大文学家、克学家班固所撰,这位严谨的史学家在史料之取舍、人物之安排上是非常严格而谨慎的。金日传此书是一个举足轻重颇具深远影响的人物。否则是进不了这部巨著的。仅就个人心得简要述之。
汉武宙在一批平凡的养马人中,名具慧眼赏识金日,决不是即兴而发。众所周知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,在位五十三年,文治、武功使西汉王朝达到目的鼎盛。在选拔人才方面,大胆破格,所以当时一批年青有才华的将领如卫青、霍去病虽出身卑贱,能脱颖而出,也因此出现了北拒匈奴、西通中亚,军威震于华夏,夷狄宾服,国势昌盛的局面。我想他在阅看马匹从而召见金日时,并不单纯是马肥人壮,更重要的是这个匈奴少年王子身上具有威武不屈、视汉宫豪华如草芥之英友气质,这才是打动武帝内心世界之主要魅力所在。
金日短暂的一生(四十八岁),却是非凡的一生。他出身匈奴贵族,被胁迫降汉,屈身养马,内心是悲愤而痛苦的,后来虽侥幸得宠,由仇视大汉转为忠于大汉,其过程也是必然艰难的,古人说“良禽择木而栖,贤臣择主而事”,既然此身在汉,能得遇武帝有位有雄才之令主,怕也是千载难逢之机。因为,他是被超常的知遇之恩所感化,又为这位有人为的雄主所折服。诸葛亮受刘备三顾之恩,白帝托孤之重,虽刘禅昏庸,但此后南征北伐,而对蜀弱魏强的局面,明知不可为而为之,鞠躬尽瘁,星殒五丈,无非也是报遇之恩罢了。金日之所以能对金钱美女、高官厚禄不屑一顾,是他本身具有高尚情操。拒纳宫女、谢绝女儿进宫,能说服武帝收回成命,又不落抗旨不遵之罪,可见其于君主关系已非同寻常。至于杀其亲生儿子,就更不单纯是为了避灾逃祸,而是站在维护皇室尊严这个高度而大义灭亲的。因此,武帝临终封他为四骑将军,与霍光、上官桀、桑弘羊同受托孤之重,霍光推举他为“顾命”之首,他发自肺腑辞让说:“我是外国人,如果这样恐匈奴轻视大汉。”昭帝继位,他又以少帝年幼,拒绝侯之封。至于勇擒莽何罗,虽有生命危险,但对比以上这些事迹,我认为还是比校容易的。
综合其一生,他具有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独有的所谓“士为知已者死”的高风亮节。其影响之深,传诵之广,可从“老牛舐犊”这一成语之起源窥见其一斑。东汉末年,名士杨修被曹操所杀,原因姑且不论。杨修的父亲杨彪仍官居司空。杨修被杀后,一天曹操在半路遇见杨彪,问他近来气色为何不佳。杨彪回答说:“我仍怀有老牛舐犊之情,不能效法金日那样,如事先把杨修除掉,哪有今日之祸。”其意虽在讽刺曹操,这个“老牛舐犊”的成语即从此流传下来。这个故事从侧面体现金日知名度之高,影响之深远。在原文赞词中说他“世名忠孝,七世内侍”。所谓七世即自武帝历昭、宣、元、成、哀、平七帝,金氏后裔,官员之多,门庭之盛,是其他家族无与伦比的。
金日传前半部是写他本人事迹,后半部则着重定他的侄儿金安上其后代的事迹。这一姓系的祖源确切地说是匈奴休屠王,而其姓源则来自金日,因为他如果不被汉武帝所赏识,那他就不一定姓“金”了。
族谱网是宁波族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,定位打造人类族谱大数据,记录百姓家族历史,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(老百姓的档案馆)。
目前公司已经推出族谱网、族谱APP、族谱软件、祭拜网等产品,分别获得相关发明专利及著作权,汇集超过十万册族谱及上千万页家族档案资料,是目前国内领先的族谱平台,同时也是基于族谱大数据的网络祭拜平台。公司将通过云计算存储族谱、家庭谱,VR/AR技术建设网上陵园、宗祠,区块链打造遗嘱及生前契约,大数据寻根等服务。
上一篇:没有了